[ 行業新聞]第十三屆中國鐘高峰論壇于今天在深圳四季酒店大宴會廳成功召開,就智能穿戴進行了深度分析以及對未來中國智能穿戴設備的期望,中國關于的所有媒體或者媒體人可以說全部參加了此次第十三屆中國鐘表高峰論壇,此次論壇主持有請到了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李輝主持,宇宙之表作為國內第一家網絡腕表垂直媒體,自然也受邀參加了此次鐘表高峰論壇,以下是此次論壇的精彩內容。
論壇主持人鳳凰衛視李輝
此次論壇共有五個議題,第一個是“智慧連接未來,中國品牌的機遇”。第二個是“可穿戴智能產業發展趨勢研究發布”第三個是“圓桌會議:全球視野下的產業思考”第四個是“[計算機視覺在智能穿戴上的應用]發布會”。最后一個是“新勢力/新渠道/新技術創造新格局”。下面我們進入第一個議題。

第一個議題中首先是回顧了下中國2014年鐘表業的發展情況,和產量10.3億只,約占世界總產量的80%。時鐘和時鐘產量5.4億只,約占世界總產量的90%,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鐘表生產和銷售大國。2015年5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了我國實施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發明,就是《中國制造2025》。工業和信息化部在今年初還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我國鐘表自主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這兩個文件從宏觀和微觀不同的層面為中國制造業和中國鐘表工業由大國轉向強國指明了方向。

左起李輝、飛亞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熙先生、來自聯想(深圳)電子有限公司的研發總經理梁穎女士、華為終端有限公司的洪銀新先生、深圳市天海霸鐘表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楊一軍先生、深圳宜準電子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陳祖元先生。
和而不同,坐而論道,首先大家討論的就是如何看待傳統的鐘表和智能的這樣的一些裝置之間的關系,是融合還是顛覆?幾乎所有人都覺得傳統鐘表和智能將走上一個融合的道路,也就是說大家都認同傳統鐘表將要和智能相結合,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然后還有一個尖銳的問題就是
手表智能化還是智能手表化,雖然是一樣的文字,但前后順序不一樣所要表達出來的意思也就不一樣了,這樣尖銳的問題是現場朋友拋出來提問洪銀新先生和梁穎女士。其中梁穎女士和洪銀新先生都認為是手表智能化,梁穎女士說我非常尊重鐘表行業的工匠精神,因為我看到芯,我個人認為是要去學習的。
工信部領導、所有主辦機構、聯合主辦嘉賓
第二個議題就是可穿戴智能產業發展趨勢的研究發布,由深圳市鐘表行業協會會長朱舜華演講,主要說了下現在可穿戴智能產業的現狀、以及趨勢,還有就是現在我們的痛點?,F狀就是現在山寨和白牌比較多,趨勢就是以后無論是戒指、腰帶、項鏈,將來可能會有一些新的形式會出現。痛點就是我們國內目前還沒有一個芯片,目前國內君正有開發了一個M200的芯片,第二個痛點就是核心技術的缺乏就是傳感器,傳感器主要是用在日本、臺灣、美國,這個是需要高的研發的投入的,現在在智能穿戴產品的發展里面,傳感器的應用,傳感器的特色是一個很大的瓶頸。還有一個痛點就是系統軟件方面,雖然現在國內已經在研究自有系統,但這些操作系統應該建立一個系統的標準。(圖/文 宇宙之表 陳忠運)
原創文章,作者:leping,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zgfjx.cn/szwb-8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