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知識] 今天給大家分享歷史的沉淀經典永存 把玩古董歐米茄海馬要如何尋找,這個表要怎么了解比較合適?
對,大家沒看錯,我也沒寫錯, 30,不是3,是正裝,嚴格來講,應該歸到現在的 MODELS系列。本人一直是一枚毫不掩飾的鐵粉。粉O的原因在此不贅述了,就是一種樸素的喜歡。是好,奈何本人確實喜歡不起來,無感。也請勞粉勿拍,實在是蘿卜青菜。而且手表在本人的理解中,也就是個消費品或者玩具,一開始就沒往理財產品的屬性上期待,所以保值能力并不是一個很重要的購表依據。如果想買比O和高一個檔次的,本人可能會考慮VC或,新款的如果不是當時要等半年,應該早已經日常通勤戴上了;天地良心珀也不錯。今年的青銅金海馬3, 在O家一貫的精致科技感之上,讓人感覺到了一絲久違的品牌歷史的厚重,本人著實口水不已。翻了翻日本市場的定價,加上今年跌成狗的日元匯率,實在是有了必入的理論依據。
不過今天要討論的表,并不是這支青銅金,因為現在去日本也不方便,找Nagoya或者東京的朋友幫忙代購,也是給別人添麻煩,再加上那款青銅金原配的是皮帶,夏天也戴不了,先放 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戴手表,一種不戴手表。前者用手表裝點門面,他們往往不只一塊手表。后者覺得前者在裝逼,甚至滋生了這樣一個觀點!手表最初的出現是為了看時間,但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幾乎人手一兩部手機,基本上都是機不離身的,甚至不離手,而且上面都有日期時間等功能。因此,如今戴手表是不是多此一舉的表現?這個問題對于不戴表的人通常只有三種答案:「多此一舉」、「不知道」和「沒有錢」。但在戴表的人看來,手表不僅僅是看時間的工具,更是一種精神追求。放吧,沒準過一陣又便宜點也說不定。今天這款表是本人20年前入坑O家的一款手動大三針。為何喜歡O家,這可能很大原因是家庭影響,家里三代的通勤表全是海馬,從小耳濡目染,本人也最喜歡O家海馬這個系列(O家的當家花旦超霸無感,計時表還是喜歡IWC家多一點)。今天這個表,來自本人的祖父,大概購于上世紀70s早期,當時的價格好像是3xx,按照當時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匯率,大概相當于70-80g黃金的價值。
2年左右手表傳到本人手中時,已經是伊拉克成色了,對,就是b站常見的垃圾堆撿寶,然后表店翻新那種節目中剛從垃圾堆發現時的狀態。表鏡破裂,除了裂紋,還缺損了一小塊。指針嚴重氧化,表盤上黑了一塊,估計是感染了霉菌。機芯也有點問題,手動上鏈后秒針左右搖擺,不往前走。無表帶。據家父說,當時買表都是一個單表頭,表帶得自己配,所以當時也沒啥原裝表帶的概念。盡管這塊表交到我手上時已失去工具屬性,但本人彼時仍如獲至寶。祖父老人家不久前已駕鶴仙逝,每每拿起這塊腕表,總能睹物思人,也是唏噓。
當時本人在武漢實習,遂帶著這個寶貝去了江漢路的亨得利表店(當時資訊沒現在這么發達,完全沒品牌售后這個概念,也不知道當時武漢有沒有O家官服)。表店師傅倒是經驗豐富(因為有些表店師傅開蓋一看,說修不了),打開機芯一看,里面光潔無銹,整整齊齊,機芯走時問題主要是考慮潤滑油干涸引起。遂對o家當時工藝贊嘆不已??上М敃r沒手機拍照什么的,也沒留圖,現在回憶一下,感覺機芯可能是ia做的?氧化的指針和表盤,師傅說沒必要換新的,可以手工翻新,但是表鏡無法挽救,必須得換。由于這款表停產已久,師傅說得到瑞士工廠去定,耗時至少六周到2個月。最后報了個價,翻新表,維護保養機芯加換表鏡,13xx。2年的13xx,現在O家官服85一次full service,大概也就這個價。
當時修表沒那么多選擇,被壟-斷資源割韭菜也正常,表能搞好就算了。局限于當時的維修技術,翻新的效果馬馬虎虎吧,現在的師傅肯定理論和手工更好。但是表走時卻真是精準,一天誤差2s內,完爆各種天文臺,一度愛不釋手。這個表弄好以后戴了一陣,買了其他自動表后就清潔好收藏了起來。
繼續上圖,當時還沒有透底,海馬logo的密底,當時修的時候,已經買了30來年了。以為表鏡都破了,表盤也被霉菌給感染了,機芯肯定也銹了,結果打開一看,不說光亮如新,也是光整精致,機芯一點不銹,不由贊嘆當時omega的工藝??上]留個圖。
下面看看表鏡,據師傅說,專門從瑞士工廠訂來的,當時的工藝,應該造不出假。亞克力的表鏡,確實不如藍寶石玻璃的結實。大家看指針軸位置的表鏡,有個從特定角度才能看到的電阻標,換個角度就看不到了。修表師傅說,這就是正品表鏡的標志,仿的,尤其是2年那個年代,做不出那個工藝。
另一個角度看看表鏡,亞克力這種材質也挺有味道的,尤其在營造歷史感方面。側面就看不到中心那個電阻蝕刻logo了。
20年的時間,真是一把豬飼料,見證了本人腕圍的變遷。哪天去淘個正品的o家針扣。有資源的朋友也請多指導,在此謝過。
今天翻到O家論壇,一時起意,碼了點字,記錄一下咱這個老O粉的一點玩表往事,大家見笑了。最后按照規矩,上一張手表和論壇ID的合影。
機械表的運作并不仰賴獨特科技。機械表可一再修理使用。有些產于十四世紀的第一代古董機械鐘,仍保持正常的運作功能。威尼斯圣馬克廣場上的鐘塔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仍千年如一日地精準擺動。機械表的人文意義之所以非凡勝于石英、電子表,便在于它是傳統制表名匠的藝術表征,不僅是零件與齒輪的結合;其極盡復雜的設計理念,更是制表名匠薪火相傳的見證。機械表是人類夢想與努力的表現。亦是人類豐富創意、獨特發明的真實印證。這些印證、見證大多以父傳子的方式,世代薪傳不息?;禺愑谑⒈?,機械表是有生命、有靈魂的藝術。
原創文章,作者:leping,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zgfjx.cn/szwb-74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