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知識] 今天給大家分享“我和”它”的故事——格拉蘇蒂90銀月星輝 “針芯“之舞要如何尋找,這個表要怎么了解比較合適?
惦記了好幾年的一塊了,也曾經在65和90之間糾結了好久,最后還是選擇了90,缺少了黃金套筒雖然遺憾,但還是深深被偏信表盤上那一彎明月所吸引,畢竟表看的更多還是正面啊。
暖銀色表盤和刻度搭配,搭配燒藍的表針,再加上特色的大日歷表盤,最后再配上深藍色夜空中的繁星和明月,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平衡表盤,散發著特有的德式簡約派藝術氣息。
經典的90,3/4夾板、雙鵝頸、雙色雕花、偏心表盤、同軸大日歷、太陽紋打磨齒輪、格拉蘇蒂底紋,德國元素差不多都齊了,一直都是格拉蘇蒂很熱門的一款表,相信也應該是壇子里保有量最多的吧?
呵呵,趕在漲價之前終于到手了,一邊欣賞零點日歷順跳,一邊觀賞德國比賽!
順便匯報一下成績,到手36小時多了,粗側精度+2不到,基本滿意:)
廢話不說開始上圖。咱這論壇能上大附件真不錯,贊一個!
先恭祝論壇越辦越好!
技術參數:
技術詳情
型號: 1-90–42-32-05
機芯: 自動上鏈機芯 , 機芯 90-
功能: 小時與分鐘(偏心), 小秒針(偏心), 停秒, 大日歷,
表殼形狀: 精鋼, 藍寶石水晶表面及表底, 螺絲固定的表殼背面, 防水深度達 5 巴
尺寸: ? 40 毫米, 厚度: 127 毫米
表盤: 鍍銀表盤, 飾有貼花, 白金指針,部分鑲有夜光材質(Super-LumiNova)
表帶: 路易斯安那鱷魚皮表帶 配 精鋼折疊扣
既然是”針芯“之舞,就先從藍鋼表針開始:
本帖最后由 黃瓜 于 24-6-29 10:48 編輯 接下來是機芯之美了:
技術詳情格拉蘇蒂原創制表廠機芯, 自動上鏈機芯
功能:小時與分鐘(偏心), 小秒針(偏心), 停秒
尺寸:? 326 毫米, 厚度: 7 毫米
動力存儲:42 小時 ± 5 %
振頻:28,8 vph,相當于 4 Hz
附注:打造的機芯:
飾有格拉蘇蒂原創棱紋的四分之三主夾板,飾有棱紋紋飾的鏤空自動陀(偏心),雙G與21K金擺陀,雙鵝頸微調,帶18顆平衡螺絲的螺絲擺輪,手工雕刻的擺輪夾板,藍鋼螺絲,倒角邊緣,拋光鋼零 男人帶手表有什么說法?1.作為一件首飾。對一個男人來說,可以戴的珠寶首飾有限,而一塊好表就成了體現男人品味的好物件。2.作為你簡歷的一部分。在有些職業中,將你的成功展示出來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高端顧問,一塊對的表能夠讓客戶覺得你給的建議是有分量的。也許你會覺得,如果客戶看見他付的大把鈔票就被我這樣用在奢侈品上了,恐怕會不高興吧?其實恰恰相反。一塊昂貴的表傳達給客戶的信息是,“你可以相信我給的專業建議,那可是你付了高價得來的呢?!?.傳達一個信息:我可不像那些大學里的毛頭小子一樣,用手機來看時間。我非常重視時間,它的重要性值得我為它準備一件專門的物件。4.作為投資。一些收藏家可能愿意付出比原價高出幾千美元的價格來收藏一塊好表。件
本帖最后由 黃瓜 于 24-6-29 10:56 編輯 在我心中GO90差不多就要算是一塊完美的德國表了,真要硬說說該表的不足之處,大概就是厚度了,不過這點也是仁者見仁了。
127的厚度,再加上外凸的表蒙,對于正裝表來說還是略厚了一點,其實我也觀察了,正面背面還都留有空間余地,估計是廠家為了保障某些德國樣式的硬指標吧。其實厚度降到12以內問題不大了,我感覺。
不過凡事也有兩面性,厚實的表身看慣了也更爺們,之前帶那樣的薄款表習慣,也沒準備是剛換過來不適應,反正現在是越看越順眼了
90作業上的不少,但側視圖拍的還真不多,我這里追加一張吧
本帖最后由 黃瓜 于 24-6-29 11:05 編輯 其實之前在新老款90之間也糾結過,當初在太原碰到過老款國航,折扣相當不錯,比國外買還真是貴不了太多。不過上手試戴之后,覺得老款還是偏小一些,還是新款合適。大家注意啊,雖然老款是394,新款式是40,但因為表耳造型的緣故,老款實際看起來倒像是38的尺寸,比新款明顯小一圈,對于偏心來說,用當今的眼光尺寸還是偏小。所以除非是腕子特細,推薦各位還是選擇新款。
不過老款這個軌道裝飾,倒是顯得層次感更好,布局更緊湊
本帖最后由 黃瓜 于 24-6-29 11:09 編輯 最后借張圖再說說表盒,曾經還比較不滿GO換了木質表盒,但到手之后看到這個沉甸甸的表盒,和便攜表盒的設計,覺得GO換表盒還是用了心得,雖然有成本降低之嫌吧
這個是白面,或者說是暖銀色面
灰色面是這樣的。
萬年歷無疑地是愛彼精通的主要復雜功能之一。它能顯示星期、月份以及年份,同時還能將每月不同的天數長短以及閏年等列入考慮。這意味著佩戴者在2100年3月1日前無需進行任何的手動調整。三問功能:侏羅山谷制表師傅首屈一指的長項就是生產能以音樂聲報時的腕表。事實上,Jules Audemar的父親和祖父早已著手制造這些機械裝置。因此,愛彼品牌問世伊始自然而然也就積極投入這類型腕表的設計,竭盡所能地將這項通常包括400多個組件的復雜功能不斷推陳出新,臻至完美。
原創文章,作者:leping,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zgfjx.cn/szwb-47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