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雜談] 今天給大家科普分享為什么機械表白天戴晚上不戴第二天就停了?
機械表是利用主發條提供的動力來驅動齒輪組運轉,并通過指針來顯示時間。其中,主發條是通過手動或自動上弦來提供動能的。而機械表的運轉狀態與佩戴時間有關。
機械表需要時刻提供動力才能運轉,但主發條的能量是有限的,當手表停止運行時,需要重新上弦以獲取新的動能。如果表在晚 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戴手表,一種不戴手表。前者用手表裝點門面,他們往往不只一塊手表。后者覺得前者在裝逼,甚至滋生了這樣一個觀點!手表最初的出現是為了看時間,但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幾乎人手一兩部手機,基本上都是機不離身的,甚至不離手,而且上面都有日期時間等功能。因此,如今戴手表是不是多此一舉的表現?這個問題對于不戴表的人通常只有三種答案:「多此一舉」、「不知道」和「沒有錢」。但在戴表的人看來,手表不僅僅是看時間的工具,更是一種精神追求。上不被佩戴,時間長了,發條上的動能就會耗盡,導致手表停止運行。
機械表在使用過程中,會不斷受到外界影響,例如:氣溫、濕度等,時間長了,就需要進行清潔和潤滑。尤其是在晚上不戴手表的情況下,濕氣容易進入機芯,影響機械表的正常運行。
機械表并非完全依賴光線和溫差進行工作,而是需要人為佩戴進行動力提供。如果長時間不佩戴,機芯內部零部件因為潤滑不足而逐漸磨損損壞,時間長了會影響機械表正常運行。
機械表的佩戴方式也影響到機芯內部零部件的磨損情況。正常情況下,機械表需要每天佩戴8-10小時,由于機械表運行時是以一個恒定頻率在跳動,不佩戴時會導致運轉不均勻,進而影響機芯的正常運行。
手動上弦是為了讓機械表可以不斷運轉。手動上弦在佩戴機械表前需要帶動主發條30圈,這樣可以滿足概括提供的電力,不過時間長了要依靠每天的佩戴來維持表的運轉。
<
各類手表1904年,經營珠寶的法國商人路易斯·弗朗索瓦·卡地亞接到飛行員好友亞伯托·桑托斯·杜蒙的投訴:當駕駛飛機時要把懷表從口袋里拿出來十分困難,希望他協助解決這個問題,以便在飛行途中也能看到時間。因此卡地亞便想出了用皮帶及扣將懷表綁在手上的方法以解決好友的難題。這種綁在手上的懷表就是現今的手表。1911年,卡地亞正式將這種形式的鐘表商業化,推出了著名的Santos手表。自此以后,手表便開始普及。
原創文章,作者:leping,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zgfjx.cn/szwb-21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