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知識] 今天給大家分享從機芯控到顏值控的轉變 入 各種類型戴手表的意義:時尚運動型:這一型的男人永遠有一顆年輕的心!別以為潮流和酷炫只是小青年的專利,許多三四十歲的大男人腕上佩戴者直徑40MM以上的大表,或是表盤上密密麻麻的計時圈,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樣的男人一定是有趣且善于享受生活的。和這樣的男人在一起,生活充滿了新鮮和刺激。標新立異型:他手上的表絕對不會是主流品牌也不會是大眾款式,因為不愿和一般人重樣,但為經濟能力所限,無法購買價高稀缺的表款,那么一些相對冷門的品牌就成了他們的選擇,既脫離了俗套又不至于瘦了錢袋。這類型的男人性格中有強烈的自尊心和小小的自卑感,女人若和他們相處,可要小心照顧好他們的面子。萬國表馬克18鈦金屬要如何尋找,這個表要怎么了解比較合適?
從小就喜歡,人生中第一塊正經是的,那是自己22年大學期間賺錢買來的,雖然不貴但是經典,主要是承載著太多美好的回憶,畢竟這是一個開端,也算是開啟了我自己的奮斗之路。后來入了和的入門款嘉蘭,這些表陪伴了近四年的時光。
大學畢業來到美帝讀碩博,博士畢業的時候都快27歲了,雖然日子過的很艱辛但是對于腕表的熱愛一直沒有減弱,興趣的發起點從開始!那個年代還是85和3135盛行的年代,27新出了89的至臻天文臺認證同軸縱擎技術,又看到了海馬AT150的撐針便覺得活力四射無法抵抗,期間也看了勞的探一黑和無厲鬼,從市場價值的角度上來說現在想想或許會有些后悔,但是毆的89機芯至今穩如天際,常常十天無誤差,一個月快五秒!
對于我這種時間上面非??量痰娜藖碚f堪稱完美!
18年回國工作,一直不離手的表變成了Iwatch,曾經也一度覺得自己會遠離腕表圈,每年一代的新iwatch就會無限的滿足。剛過而立之年覺得也該拿出自己的海馬AT150多見見光了,沒想到被機械秒針的聲音和視覺再次吸引,其實是回到了初心!
指針一秒一秒的恒動就是生命涌不息,而駕馭人生的則是佩戴腕表的自己!
正好趕上生日月,離上一塊歐也過去了四年,就想入一塊勞的日志藍盤,無奈要排隊而且杳無音信,況且3235多少有些負面的消息。
為了機芯和性能我看了的五十鱘,表是好表但直觀感覺不屬于我。還看過,顏值不錯但是機芯不是我的理想型。對于的認知一直停留在葡計,于我而言還是有一種情懷的,因為創始人來自于波士頓,是我讀碩博的地方,在那里生活了多年的波士頓在我心里就是第二故鄉,也是我夢開始的地方!既然預算七八萬左右的腕表要么沒貨要么完全不適合我,那就不如找一塊好看有情懷的來填補。最終在看完的隔壁入了萬國的馬克十八鈦金屬,和小王子糾結了好久但是還是選擇了第一感覺!要到了相對ok的折扣也不愿意在這上面再多耗費時間,畢竟比預算低心里也踏實了很多,而且其實買表講究個緣分和時機。
佩戴一天誤差居然不到+2,也實屬欣慰,關鍵是太耐看,愛不釋手,估計我的海馬150要在家休息一段時間了。
人無完人表無完表,其實腕表給予我更多的是一種情懷的寄托,也是自己一路走來的沉淀!人生的奮斗好像腕表一樣永不停息,而最美的時刻不在終點,而是沿途的風景,當然在看風景的時候戴著自己心愛的家人和腕表那便是最大的幸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軍方意識到“免手提”腕表的重要性,這才啟發了一般民眾對手戴腕表的熱切需求。1926年,發明了第一塊自行上弦的腕表。從1960年起,傳統的圓形表樣普遍受到民眾的喜歡。瑞士對腕表的進一步改進,就是把懷表所具有的計時、日歷、陀飛輪及自動發條裝置加以微型化,而裝設于腕表上。1952年,美國、法國和瑞士各生產出一塊電子表。1967年,納沙泰爾的電子鐘表中心開發出第一塊石英手腕表,并在1970年以不同瑞士品牌的名字開始大量生產。自此,新的技術開始快速開發,不同品牌的手腕表也開始迅速發展。
原創文章,作者:leping,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zgfjx.cn/szwb-20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