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知識]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塊加州面的誕生–浪琴17L懷表機芯改腕表要如何尋找,這個表要怎么了解比較合適?
一直想要一塊加州面的,對大飛和加州面的愛大約都源于這種最簡單的審美,最男性的元素,經歷過種種以后越發覺得簡單即是美好。就好比無論擁有過多少塊腕,仍然無法拒絕對大三針的熱愛一樣,經典的東西永遠是大家共通的認可。
雖然我很喜歡胖大海,但是無奈性價比太低了,想買的表還有很多,優先級怎么排也不到胖大海吧。而且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實在太丑了……看了正面想犯罪,看了背面想自慰……真的是不忍直視的背透和夾板設計(這點請原諒我個人審美的取向,絕無冒犯廣大胖友的意思)……不能忍啊,不能忍。直到有一天,看到論壇上莫問兄的無印加州面懷表改腕表,胖的盤面表殼,的機芯,我去,絕美,這不正是我想要的么?幸得莫問兄的熱心幫助,聯系到了改表的作者,真的太火爆了,供不應求。一問價格,醉了。這價格,這不是傳說中的中華道德模范么。于是也速度說好定了一塊。
先來點背景知識吧
加州面(文字和圖片來自表態網)
關于“加州面”這一名稱來源,公認比較有說服力的說法是,它的名稱來自于一家成立于1926年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表盤修復公司Kirk Rich Dial Corporation,這家公司專門制作和修復表盤,他們特別擅長修復多種字體的表盤。正是Kirk Rich當年為修復了很多這種上下羅馬阿拉伯數字各半的奇怪表盤,因此后來這種表盤便由此公司所在的加州而得名。
而至于勞力士當時為什么要設計生產這樣羅馬和阿拉伯兩種數字時標的奇怪表盤,現在流傳的主要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勞力士設計這種表盤的初衷是為了方便讀時,因此這種表盤又名“高清晰度”表盤;另一種是勞力士最初這樣做只是為了給客戶提供一個樣品,以便讓用戶知道他們能夠提供阿拉伯數字和羅馬數字兩種刻度字體的表盤。具體的真相如何,現在無法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是勞力士最初設計并生產了大量這樣獨特的表盤。
古董加州面1940年的Rolex Oyster Perpetual
26年SE款加州面PAM249 Radiomir 1936復刻腕表
浪琴17L(文字和圖片來自新浪博客)
一般來說,表迷們喜歡把浪琴的末代990機心稱為“末代皇帝”,既然是“末代皇帝”那就多少會帶一些悲情色彩——990系列開線生產不久以后,浪琴公司就易手,不再自產機心。
這塊懷表是一友人轉讓,原本我是喜歡美國懷表這種華麗形式的打磨和奢侈的配置 ( 比如不少美國懷表搭配有實金寶石套筒和實金齒輪,但通常卻沒有必要的倒角 ) ,當看到這塊浪琴的時候,我就深深被他這種扎實 男人戴手表的意義與好處,要成為一個有品位的男人就一定要戴手表?,F在手表的實用性肯定不能和20年前相比了,因為能代替它的功能的東西太多,不過現在戴表的人仍然很多,因為手表不僅是個工具,也是個裝飾,一塊好的手表是男士著裝的亮點,也可襯托出男人的品味,我個人覺得越是年輕人,越應該戴表。很多有成就的人都不用手機看時間,都用手表的。因為在公共場合看手機時間對于成功的男人來說是一種沒品味的表現??纯粗醒胧组L,沒有誰用手機,但人人都有手表呀~你也可以看看公共關系禮儀,上面有說,手表不會過時的,機械表從發明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將近6個世紀了,發展依然迅速,就可以很明白的說明這個問題。感所折服。
17L機心最早生產的年份始于1932年,后來一直到60年代一直有生產。最初型號命名為379,后來有379ABC、379M、379N,他們之間都大同小異,直到后期定名為17L,產量大約有3萬只,在那么高的產量下 ( 那個年代生產鐘表能以萬計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并且是在懷表時代的末期還能保持這么高的質量,實在不得不稱之為輝煌,這也為后來手表時代的輝煌打下了基礎。我這里主要談到的17L是379ABC版本的。
17L機心并不是那種富有流線美感的橋式夾板,它是介于橋式和3/4板路之間的一種,而且為了更好固定擒縱輪的位置,還專門配置獨立夾板。這樣的半板路設計既堅固又方便拆卸安裝,筆者保養這塊表時發現,安裝齒輪時其軸位十分好對,而且基板和夾板的配合度相當高,而同期的921就顯得松松垮垮。
浪琴懷表最顯著的特征便是巨大的紅色寶石,與鍍鎳夾板配合十分惹眼,這在設計上也是有說法的,大的寶石也就意味著更大的儲油槽,對機心的長期運行是有好處的。夾板寶石也有套筒,千萬別以為是實金套筒哦,17L的寶石套筒是銅鍍金的,既美觀又節約成本,但是不足之處是基板上的孔位并沒有相對應的配合上寶石套筒。而這一點雖然在使用上并沒有區別,但是以表迷苛刻的眼光看,這也算是一種遺憾了。
現在要講講他的打磨。乍眼一看,并不出彩,細細品之卻發現是了不得的:夾板全部鏡面倒角,鋼件全部鏡面拋光和倒角,齒輪也全部拉絲打磨和倒角,最細膩的地方在于連擒縱叉也是鏡面拋光和鏡面倒角的!這樣的工藝也就和級別的表才會有。另外整表沒用到一點鋼絲彈簧,全部是整塊鋼片削切而成,這也就是說如果浪琴公司在日內瓦,那么這塊表的打磨工藝是完全可以獲得日內瓦印記的!
再講講它的配置,任何表光有到位的打磨是不夠的。17L機心采用式藍鋼游絲,這點保證了不會由于游絲伸張收縮不平衡而導致位差。擺輪是雙金屬截斷溫差補償擺輪,這點保證了擺輪能夠補償由于溫差導致游絲長短變化而引起的誤差,并且擺輪帶有18顆可調整平衡的螺絲 ( 其中有4顆白金螺絲 ) 更加保證了擺輪運行時的平衡。這樣高級的配置,也只有在百達翡麗級別的表中才能看見。浪琴的手工是一直被表迷們稱贊的,難怪在表迷中一直有“現代浪不如老浪,手表不如懷表”的說法。
另外開篇提到17L機心有不同的版本,在后期的版本中,隨著科技的進步,配置上會有一些變化,比如游絲變成了平游絲,隨著因瓦合金 ( invar ) 的發明,擺輪換成了合金閉合擺輪,雖然在美觀度上有所下降,但是總體素質還是不錯的。像這樣生產時間跨度很大的表,很能觀察出一些鐘表發展史上的變化,比如在生產年代里曾出現過的復興,在17L機心上就表現出有日內瓦波紋打磨和稻穗紅螺絲裝飾。
浪琴編號對應年代查詢表
尋尋覓覓,終有所得,一塊品相很棒的17L機芯,打磨漂亮,輪系古典,有時候,這也是緣分,妙不可言
定的配套表殼,原配是礦物質玻璃,改表的南兄后來換成藍寶石玻璃,據莫問兄反映,玻璃存在反光,于是我特地聯系了重慶的一家光學儀器廠對玻璃進行了鍍膜,從最終效果來看,不錯
對原機芯進行拆洗,所有這些圖片都是南兄拍了給我的,我覺得用作資料存檔很好,不發出來以后可能也就弄丟了,呵呵
拆洗后的裝配,螺絲做了烤藍處理,因為17L的螺絲是沒有鍍層的,所以打磨后烤藍可以全藍(看到圖片哪里有問題了么,呵呵,猜猜,稍后公布答案),表殼裝配,上機測試誤差,換了藍寶石鍍膜玻璃,清楚多了,最后完工。
一塊加州面的誕生【end】
謝謝面兄,已整理完
謝謝關注,已完成,呵呵
最后再附上一個的編號對應年代查詢表
圖案:除數字、商標、廠名、品牌外,手表上沒有必要出現其他沒有任何作用的圖案。選擇使用于正式場合的手表,尤其需要牢記此點。倘若手表上圖案稀奇古怪、多種多樣,不僅不利于使用,反而有可能招人笑話。功能記時,是手表最主要的功能。因此,正式場合所用的手表,不管是指針工、跳字式還是報時式,都應具有這一功能,并且應當精確到時、分,能精確到秒則更好。只精確到時的手表,顯然不符合要求。
原創文章,作者:leping,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zgfjx.cn/szwb-18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