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坐落于起源地瑞士圣米爾村莊,長久以來保存浪琴表的歷史遺產、優秀表款、品牌故事與運動精神。今年適逢品牌180周年盛事,浪琴表博物館展開大門,揭開浪琴表制表工藝的神秘面紗,盡現浪琴表悠遠歷史,以及浪琴表于各個世代的重要紀事。浪琴表博物館共分為五個區塊,分別為:生產檔案展區,展區,「三千四百萬枚浪琴表」展區,廣告展區,與定時器展區。生產檔案展區,詳盡記載1867年至今的生產數據;腕表展區,娓娓道來每一只表款出生的年代背景;「三千四百萬枚浪琴表」展區,簡明呈現180年來各個階段的生產歷程;廣告展區,展出相關推廣活動與宣傳商品,如品牌著名的飛翼沙漏形象;定時器展區,多年來創作的計時設備與深度的運動精神;各區分別承載浪琴故事,結合為浪琴表的磅礡成就。
Agassiz公司所制作的懷表,1850年代
配備首款于浪琴表廠制作的20A的懷表,1867年
在悠長的歷史中,浪琴表經歷不同的生產階段,從小型鐘表工作坊發展成為今天的制表廠,并擁有研發鐘表機芯的全面技術。浪琴表的銷售網絡很早便遍布全世界,而自1867年起,浪琴表便將生產數據記錄于一系列的「生產檔案」中。 這些檔案自表廠創立以來便已存在,當中更收錄了計算機化年代前出產的浪琴表時計數據。檔案亦包括其他信息,例如研究中的鐘表數目、出廠日期、組裝的機芯類型、以及表殼、表盤和指針的詳細數據、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址。這系列的檔案匯集了眾多價值連城的參考數據,展示品牌自1867年以來生產過程的點點滴滴。浪琴表特別設立了「生產檔案展區」,展示浪琴表珍貴的歷史遺產,大眾可在這個寶庫內,追溯任何一枚浪琴表的歷史。
浪琴表所製造的第一款簡單碼錶,配備20H機芯,1878年
La Renomme?e 飛翼鐫刻懷表
Watches_3浪琴表所制造的第一款簡單秒表,配備20H機芯,1878年
鐘表史往往側重于商品本身的技術和創新。然而,認識鐘表生產的背景亦同樣重要:產品的文化、經濟、社會、工業和技術因素,均有助我們了解產品的制造或銷售模式,甚至有助了解鐘表衍生的歷史因由。鐘表業技術史則傾向忽略上述因素,專注于時計本身。以腕表為例,各款腕表從表面看來大同小異,但只要細心查看,便會發現各個時代的文化背景、技術發展,乃至鐘表業的基本轉變,都可反映出鐘表的演變歷程。浪琴表在二十世紀初至三十年代著手研發腕表機芯。之前,浪琴表一直專注于研制懷表機芯。最初制作腕表時仍是以懷表技術為藍本,直到1916年,浪琴表開始研發腕表的專用機芯,在機芯和表殼設計方面力臻完美。這個時期,大眾對于時計的審美觀亦逐步轉變,浪琴表遂開始另辟蹊徑。1950年代初,浪琴表已積累了豐富的腕表制造經驗,精通機芯制作的各個工序,并將其商標刻在機芯上。
Watches_6鑲滿鉆石與藍寶石的小型珠寶,1923年
19世紀中期就出現了手表的雛形,手表不僅可以計時,還可以起到一定的裝飾作用,現代手表工藝的成熟,市場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手表,個人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或者佩戴需求來選購手表,所有年齡段的人都適合佩戴手表,戴在不同人手中有不同的意義。那么,手表代表什么象征意義呢?手表代表什么象征意義、成熟穩重男士佩戴的手表表盤通常較大且復雜,可以提現一個人的品味,手表在西方通常是一個人地位余省份的象征,在不同的社交場合中佩戴相應的手表,可以凸顯自身的成熟穩重。
Watches_7搭載無線電信秒針調校旋轉內表盤的Weems表款,1929年
憑借優良的美學和技術傳統,浪琴表在1957年推出軍旗系列(Flagship collection)腕表,而在博物館「腕表展區」內,亦見證了這個重要的里程碑。其后,浪琴表著手以「現代」方式組織品牌各個系列,在幾個不同型號中融入相同的設計風格或技術特色。自1957年起,浪琴表便一直在同一腕表系列中發展出多變的設計?!竿蟊碚箙^」從產品外型轉變(而非技術層面)出發,展示出浪琴表的發展概況。展區網羅了1957年起由浪琴表設計的1200枚腕表,同時探索品牌于二十世紀中葉后的制表設計原則、影響著鐘表設計的不同美學潮流,以及奠定制表業傳統的各種風格。
美國飛行員Charles Lindbergh所設計的浪琴表時計Lindberg Angle Watch,1931年
雙表盤浪琴表表款,上側表盤指示小時與分鐘,下側表盤指示秒鐘,1932年
時至今日,擁有悠久歷史的浪琴表共生產了超過三千四百萬枚時計,全部數據均收錄于「生產檔案」或相關文件中。鐘表設計與時代背景息息相關,在漫長的制表歷史中,浪琴表成功自行研發各項生產技術,同時更能因應全球市場不同的審美準則和要求。浪琴表制表歷史可分為不同階段,每個階 段均對腕表的定義、要求及設計有獨特的見解。要了解一枚腕表,必須從生產概念入手,并了解其概念一直的演化。在展區內,數以百萬的鐘表生產數據分別展示于各個展柜內,每一個展柜代表著一百萬枚時計,揭露了浪琴表的生產歷程。展區以簡明的方式呈現浪琴表在不同階段面對的挑戰,并引導大眾思考每生產一百萬枚時計所需的時間。
配備13ZN機芯的1942年浪琴表計時秒表
旗艦系列Flagship的第一個表款,配備30L機芯,1957年
配備浪琴表262機芯的1960年代導柱輪計時秒表,這款直徑24法分的計時秒表可精準
展覽透過各式各樣的圖像和當代素材,將時計的生產藝術一一呈現眼前,并揭示出制表時遇上的種種困難,讓大眾更深入了解鐘表制作。博物館的展覽方式有助大眾從圣伊米爾生產的過程探討浪琴表的歷史。這個展區依生產歷史的過程而規劃。例如,首一百萬枚時計于1867至1899年間生產,而第三千萬枚腕表則生產于2001至2002年之間。以這種方式劃分時間線雖不是最精確的做法,但卻能反映生產的實際情況。因此,生產加速、技術發展以及鐘表界商業變革等因素,都能夠在展區中一一呈現。每個展柜均對應一百萬枚時計的生產背景,各有不同的意義和主題。
浪琴表 UltraChron 錶款,1967年
配備人工智能線路石英機芯的浪琴表 UltraQuartz 表款,1969年
細心研究浪琴表的檔案和分析數據,便會發現品牌自成立以來,一直非常重視技術發展。十九世紀中葉后,浪琴表將工匠集中于同一地點制作鐘表。這種方式亦促使機械化生產逐漸普及,大大改變了當時的制表模式。浪琴表廠衍生的背景正正跟品牌為人津津樂道的誕生故事同出一轍,而在某程度上,二十世紀中葉后的瑞士制表業的結構亦有助鐘表機械化生產的成形。雖然如此,這種方式卻忽略了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商業因素。要確保鐘表取得成功,只是考慮工作組織問題并不足夠,更需要考慮銷售策略。15
浪琴表廠的工坊
琴表廠的工坊,1900年
因此,制定生產和分銷網絡是所有鐘表生產運作中重要的一環。當時的鐘表業有這樣的說法:經營表廠的人其實也同時要擔當銷售的角色。換而言之,一個的成功與其商業策略不無關系。而最重要的是,品牌的銷售方針與當時品牌剛起步的宣傳活動可謂相輔相成?!笍V告展區」展示了品牌不同時期的推廣活動和宣傳產品,從十九世紀中葉發布的半宣傳廣告文章,以至最新的推廣計劃。而一系列的雕刻印刷品、廣告牌和海報,更展現出品牌如何建立飛翼沙漏的品牌形象,以及其相關價值。
工作中的浪琴制表師,1937年
早在1878年,浪琴表就憑借其非凡的制表技藝,制造出第一枚簡單定時器,并自行研發相關的設備以確保生產運作正常。該設備成為浪琴表踏進計時領域的第一件杰作,而計時工作亦在二十世紀起備受矚目。浪琴表多年來創作的計時設備,讓品牌與運動世界保持著密切的關系,浪琴表亦積極參與高水平的計時工作,推動品牌不斷發展?!付〞r器展區」內展出了浪琴表為個別活動特別制造的計時設備,其中包括1912年瑞士聯邦體操運動會上推出的「斷線」(broken wire)自動計時系統,以及1990年代F1賽車中使用的無線電懷表式機械定時器。另外,展區內更展出1952年首個影像控制計時系統「Photogines」,以及1960年推出的「Contifort」裝置,首次成功將動態圖像與計時功能結合。正正解釋運動對精確計時的需要,為以浪琴表為首的創新技術研發的跳板。
2012現在的浪琴表廠
原創文章,作者:leping,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zgfjx.cn/szwb-11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