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雜談] 毛主席說過這樣一句話“青年人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即便是在今天,這句話仍然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澳贻p就是資本”本來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年輕人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用來揮霍,但現在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我年輕我還有錢,我比你們這些中年人牛叉”。買表這件事上,很多人以為中年人才有錢有資本去消費。但在近年來的消費報告中顯示,年輕人逐漸成為奢侈品、鐘表消費的主力軍。

深圳時間文化周會場現場實拍
之所以今天把“年輕人”單拎出來討論,是因為在前不久深圳舉行的時間文化周上,我們發現不少鐘逐漸開始重視年輕群體,也針對年輕人的消費屬性和水平去推出一些有針對性的產品。為什么?我試圖找出這個答案。

時間文化周開幕上深圳市鐘表行業協會會長朱舜華致辭
首屆深圳時間文化周以“時尚創意文化”為主題,我們知道,愿意消費“時尚”的,年輕人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群體,這是其一。而把“時尚”作為一個主題去重視,也是深圳時間文化周、甚至是中國的鐘表品牌意識到年輕市場的重要性。要知道,在深圳時間文化周期間,第29屆中國(深圳)國際鐘表展也在會展中心也如期舉行。時間文化周其實是一個讓更多人認識到國表品牌、獨立制表人、制表技藝等等與鐘表相關方方面面的盛大活動。

深圳時間文化周展館內有許多國表品牌布展
很多人聊中國的鐘表環境,深圳時間文化周就是一個小小的縮影。大環境下,國外的鐘表品牌充斥主流市場,國表品牌艱難求生。國表想要從中分一杯羹,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什么說年輕人才是中國鐘表市場的未來,我們要從下面幾個方向去分析。
大環境下的兩個發展方向

大環境下,鐘表的時計功能被手機取代,的實用性被歷史的發展逐漸退居二線。但鐘表仍然有著它的市場。為什么?鐘表在今天更多的代表的是佩戴者的身份、地位和審美。膚淺的說,看男人看表,和看女人的包一樣。你的表可以從某種程度顯示出你的收入水平和身份地位,因此,在中國這個注重“面子”、“面子比里子重要”的環境下,很多人會選擇一塊好表來彰顯自己。尤其是在國內消費水平逐步上升的情況下,中產階層的比例也在緩步提升。這一部分人就成為鐘表消費的一個很大的占比。

2017年上半年中國智能手表市場銷售量呈現穩定增長態勢
其二,除了消費水平的逐年上升、購買鐘表的消費者群體、消費實力的因素之外,智能化消費也成為年輕人消費類型選擇之一。智能表市場有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做手機的、做電腦的、還有傳統的制表品牌都看向了這塊“蛋糕”。

傳統制表品牌推出智能手表
近年來,不少傳統制表品牌也在逐漸涉足智能手表的領域。當然,個人認為這兩個分類不會有誰取代誰的局面。兩者面向的群體不同,而且群體之間可以相互轉換。但在本屆深圳文化周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智能產品,面向年輕人的產品。
年輕人的購買力、購買需求也成為很多品牌在思考的問題。
數字化、智能化的穿戴裝備

第16屆中國鐘表高峰論壇
時間文化周伊始——中國鐘表高峰論壇上,深圳市鐘表行業協會會長朱舜華接受采訪時這樣說“我們緊抓產業發展需求,向科技、時尚、文化升級”。這其實代表了一個潮流“數字化”和“智能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可智能的可穿戴設備。而這就給了智能表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機會。
選擇智能:成為潮流

針對年輕人推出的智能手表
在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消費主力中,年輕人就占了很大的比例。智能, 戴表是一種儀式感「人為什么要有儀式感?」「小王子」里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個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儀式感對我們而言,莊重而有意義,它足以讓平凡的日子也可以散發出光芒。同樣的,手表對我們來說就是生活中的一種儀式感。相信在日常生活中,一個人可能不會每天都佩戴著手表的,但在某些特定的場合,比如「有重要的面談」或是「第一次和女票約會」,都會巴不得把家里最好最時尚的手表戴上,并且服裝也會很注意,要跟手表搭配好讓自己信心十足。代表著更便利、更便捷的生活方式,智能化也在逐漸的侵占我們的生活。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智能家用機器人、智能管家……生活無處不智能,一款能夠為你考慮心率、結算運動的成果、收發郵件智能手表也成為更多人的選擇。這其中,毋庸置疑的年輕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強。這也是為什么年輕人成為消費智能的主力的原因。
機械和智能并不相悖

國表品牌展臺前有許多感興趣的年輕人
看到這,很多人要說了,智能表和不能放在一塊說,兩者不是一個概念,年輕人面向智能這塊不能以偏概全的說鐘表市場以后就要靠年輕人。這個道理不用我說出來大家都心領神會,但我鋪墊了這么多,就是想告訴大家——你們想錯了。不只智能表,傳統的也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年輕人對于機械表的消費,也呈現一個上升的趨勢。因此,越來越多的鐘表品牌在做運動表、鋼表,原因是能夠更適應年輕人的消費水平和審美。這一點,我們在和北京表品牌總經理徐創越先生聊天的時候,就有所體現“北京表推出了一些定價和設計面向年輕人的產品”,不拘泥在中年、中產階級的層面中,大家都看到了年輕人的擁有這樣的購買力。機械表消費者與智能表的消費者并不是完全區分開的,兩者相互轉化。消費者會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消費水平的改變去進行選擇。
傳承和創新:我們需要年輕人

鐘表大師王津
除了擁有消費水平,從技術的層面去講,我們也看到了年輕人的潛力。這次我們在深圳表展看到了《我在故宮修文物》中鐘表維修大師王津先生,大家一定在想,對鐘表技術、鐘表修復感興趣的一定都是“老學究”。其實不然,圍繞在王津先生身邊的,竟然都是一些年輕的、對制表技藝感興趣的年輕人。

王津先生在維修故宮文物鐘表
王津先生也在分享會上動情的說到 “以后的年輕人肯定會比我強的從各方面來說,跟社會接觸或者國際來往也是比較多的,另外對外交流能夠開闊眼界,新的設備、材料也會越來越多,將來的修復會比現在更好”。

不管是消費者還是人才梯隊,中國鐘表行業要想擁有更好的發展,的確需要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其中。中國鐘表行業起步晚,和歷史悠久的瑞表比起來,我們還年輕。既然年輕,就不怕犯錯。人們總說未來可期,什么是未來可期,不斷前行、看得到曙光的未來,才可期。中國的鐘表發展,靠你們了,年輕人。(之家 圖/文 莫揚)
原創文章,作者:leping,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zgfjx.cn/szwb-10656.html